周建新:文化产业曾占比11%,深圳创意闯出新路 |150期文汇讲堂8
2021-02-04 13:36:30 作者:周建新

微信图片_20210204124529.jpg

在深大,一场深沪两地互鉴共进的研讨会给学者们带来诸多收获  王梓含制图

【导读】

由上海市社联、文汇报社、深圳大学联合主办的“创新、文化、开放——沪深双城互鉴共进学术研讨会暨第150期文汇讲堂”于2020年12月25日在深圳大学举办,两地12位知名学者参与。内容丰富和内涵深刻的研讨会已经整理成文汇报两个专版,主题分别为“新一轮创新”,聚焦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新一轮开放”,聚焦长三角和大湾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和协作,1月30日和2月3日已经刊发。文汇讲堂频道将三节专题分成若干主题,同步和听友分享此次研讨会的内容,分别为“大湾区的科创未来”“长三角的数字突围”“认识深圳文化” “区域发展:长三角和大湾区”“沪深互鉴共进”五个主题。(具体见文末链接) 。

此组三篇稿件为“认识深圳文化”篇,昨天发的第一篇由文化学者、作家、《深圳传》作者胡野秋谈深圳的嫁接文化,今天刊发第二篇,为深圳大学文化产业学院执行院长周建新谈深圳的创意特长如何让深圳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塑形整个深圳的城市文脉。第三篇为深大人文学院院长高建平谈深圳如何通过融合创新来“养”城市文脉。

微信截图_20210204131431.jpg

周建新提及在各类国际创新创意城市排行榜中,深圳如何后来居上  林佳辉摄

近年来,不少城市在文化建设方面都设置了一个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颁布之后,深圳新的文化发展目标是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这些城市文化建设定位的评估与创意城市的本质有些接近,通常,国际上有创意城市的评价体系,其中文化产业占比较高。所以,我从文化产业角度谈谈其对深圳城市发展的作用。

图片 4.png

鸟瞰深圳

创意城市中文化产业的分量

创意城市的内涵是什么?它与传统城市相对的,从依靠有形、物质性资源转移到依靠无形、智力性资源的城市发展模式。查尔斯·兰德利在《创意城市-如何打造都市创意生活圈》一书中,认为“成功的城市似乎有某些共同点,那就是拥有身怀远见的人、富于创意的组织,并拥有目标明确的政治文化。它们似乎沿着一条坚定、但并非一成不变的道路前进。”他特别提到遗产是一个城市文化价值的体现。兰德利提出了包含关键多数、身份认同与特色、创新性等在内的九个测度指标,后又进一步发展为四个面向测量指标,整合成一个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综合评价体系。其中的文化板块分量非常重。

1610889704(1).png

[英]查尔斯·兰德利著,杨幼兰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另一位学者叫弗兰克·比安契尼,他将创意城市的创意程度分为八个层面,后又归为六个层面。八个层面包括硬性因素是释放创意潜能的先决条件:博物馆、展览馆、剧院、音乐厅、画廊、拍卖行;个体的重要性:舆论领袖、利益相关者、政治领袖、文化巨星、新闻工作者、学术界人士。他在六大要素中特别提到,一个确定的文化形象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活动是吸引创意阶层和媒体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宣传城市形象的主要因素,也就是成熟的文化产业集群对于创意城市有重要作用。

图片 9.png

深圳音乐厅是这个城市文化形象的代表

创意城市各种排名看深圳文化产业进步

*按四线城市排列的GaWC榜:13条中4条关联文化产业

国际上最早对文化城市进行排名是在2008年,当时,英国伦敦审计署出版了《伦敦:一次文化大审计》的报告。该报告主要对伦敦、纽约、东京、上海、巴黎这五个全球公认的文化城市进行了分析,很荣幸的是,中国的上海位列其上。2012年,《世界城市文化报告》基于“文化供应”与“消费和参与”两个维度,通过六个大类的52个指标,对12个城市的文化数据进行分析。后来又将这一指标体系扩展到了32个城市。

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GaWC)从2000年起,对全球城市进行分级排名,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全球一、二、三、四线城市排名。深圳大约在2019年首次进入了全球一线城市,是全球一线城市的最后一名。经过一年的发展,2020年,深圳的排名提升了9位。可见,深圳发展速度非常快。

图片 7.png

GaWC在1999年起尝试为世界级城市定义和分四类,深圳在2020版中被列为第四等级Alpha-

GaWC对于全球城市的排名主要依据13条标准,其中四条标准都与文化产业紧密相关。这也说明,文化产业在GaWC全球城市排名中的分量也极其重要。

*澳大利亚的全球创新城市指数排名:京沪深为中国前三

澳大利亚有一个著名的智库,2ThinkNow,它从2007年起发布“全球创新城市指数排行”。这一指数排行的评价体系非常庞杂,包括3大因素31个门类162个指标以及1200个数据点。其中,三大因素是文化资产、实施创新所需的软硬基础设施、发生网络联系的市场,从这三个因素内容也可以看出文化和产业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分量。根据2ThinkNow全球创新排名,可以看出中国的城市在近些年发展得特别迅速。中国在全球创新城市中排行第一的是北京,第二是上海,第三就是深圳,深圳发展的势头特别迅猛。在前一版国际创新城市排行中,深圳还处于第二等级,但现在已经上升为第一等级了。这些都可以体现出包括深圳在内的中国城市在国际城市建设中的迅速发展的态势。

图片 9_2.png

2019年“全球创新城市指数排行”中,深圳排在53位,排名不断进步

*联合国“全球创意城市网络”七大类:获设计之都最多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了“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包括文学之都、电影之都、音乐之都、民间手工艺之都、设计之都、媒体艺术之都、美食之都这七大类。在七大类别中,都有中国的城市入选。其中,以设计之都和工艺与民间技术之都最多。

设计之都第一位就是深圳,深圳在2008年成为中国也是亚洲首个获得设计之都的城市。当时,很多城市表示不解,特别是北京、上海。因为我们传统理解的设计之都是指建筑设计,深圳之所以成为设计之都,关键在于拥有发达的工业设计、平面设计,以及比较鲜活的室内设计。在深圳之后,上海、北京、武汉也获得了设计之都的称号。美食之都包括成都、顺德、扬州和澳门。杭州、苏州、景德镇是民间手工艺之都。音乐之都是哈尔滨,文学之都是南京,电影之都是青岛,媒体艺术之都是长沙。从这些排行榜中可以发现,中国的城市发展非常迅猛。

图片 14.png

“设计之都”已经成为深圳的城市标签

2019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美国康奈尔大学联合颁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中,可以看出,香港、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的排名都比较靠前。

最有意思的是,国际上评选过创意产业竞争力指数世界十强的城市。深圳赫然在列,并且排名第五。这也体现出深圳创意产业是支持深圳成为全球的一线城市、创意城市、文化城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深圳文化产业五大特点,充实创意城市内核

为何深圳能够在这些方面有所斩获呢?文化产业对于创意城市的打造具有很多方面的帮助,例如创意资源、产业、人才培养等等,都是构建创意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图片 16.png

在遭受疫情重创的2020上半年全国城市GDP排名中,深圳位列第三

深圳之所以能够从边陲小镇一跃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深圳的文化产业能够走在全国前列,与自身的科技、经济、政策优势,以及经济特区、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四区叠加的优势都密切相关。深圳是当之无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科技创新城市,是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其中,文化产业发挥了较大的贡献。

*文化+旅游:文化资源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

深圳的文化产业主要有五个大特点。

第一,文化产业发展比较迅速,体量比较大。2019年,深圳的文化产业产值将近2700亿元,占深圳GDP的11%。且年均增速非常快,高达20%。按照目前发展态势,2020年深圳GDP大约为2.8万亿,目前已经实现正增长,文化产业产值有望达到2200亿元左右,逆势中占比为8%。

第二,深圳的产业文化出现了很多新模式。深圳的世界之窗和锦绣中华数十年来都是全国炙手可热的旅游景点,为何这样的老牌景点能够长盛不衰?因为它们走出了一条“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

我们经常说深圳是一个“文化沙漠”,这是立足于传统的文化积淀论角度而言。深圳的历史相对较短,历史底蕴不是很厚重,历史文化资源也不太丰富,所以经常被称为“文化沙漠”。但是,即便如此,深圳无中生有,走出了一条非比寻常的“文化+旅游”的新道路。例如世界之窗,将全世界130多处的世界文化奇观熔于一炉,以缩微的形式集中呈现,这就最典型的实现了“文化资源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一种发展路径。以华侨城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走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图片 6.png

“世界之窗”里汇聚了法国埃菲尔铁塔、巴黎凯旋门、意大利比萨斜塔、印度泰姬陵、埃及金字塔等一百多个世界著名的文化景观和建筑奇迹

*文投基金、文交所、文博会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平台

第三,深圳的文化产业涌现了一大批比较著名的产业园区,凸显了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如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南海意库、深圳F518时尚创意园。在2019年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的评选中,深圳就是凭借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区等创意企业和园区,成为中国唯一入选的城市。

图片 5.png

深圳F518时尚创意园位于宝安中心区的核心地带,于2007年落成,是深圳文化产业的一大风向标

第四,深圳拥有较成熟的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深圳文化有三大国家级的平台,一是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简称文投基金。二是文化产业产权交易所,简称文交所。三是做得最成功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深圳每年召开两次具有国际影响的博览交易展览会,上半年是文博会,下半年是高交会,形成深圳两大非常重要的展会。文投基金、文交所、文博会这三大国字号的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为深圳的文化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第五,“文化+”的深圳模式带动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展现出深圳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无论来自何方,到了深圳就是深圳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是深圳这所城市具有的独特气质。

顺丰的创始人王卫先生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曾提出,来到深圳的人都有不一样的朝气,年轻人来到深圳这所城市就是闯,干事业,他自己来到深圳的时候觉得深圳的整个天空都特别蔚蓝。在王卫看来,深圳这样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实际上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社会环境。

(李念 金梦整编)

目录.jpg

【文末链接】

汪涌豪:“去城化”下,中国迎来城市文化创新时代 | 150期文汇讲堂1

陈峰:4.8%研发费,高校增至20家,大湾区科创中心将胜出 | 150期文汇讲堂2

刘科:中国企业家是创新主体,保护知识产权是关键 | 150期文汇讲堂3

郑尊信:金融科技提升大湾区互联互通,防范跨境风险 | 150期文汇讲堂4

包亚明:长三角数字文化消费女性强劲?50+疯狂?| 150期文汇讲堂5

殷德生:上海科创中心新征程,代表国家参与全球产业竞争和规则博弈| 150期文汇讲堂6

胡野秋:从文化沙漠到文化立市,嫁接文化重塑新深圳 |150期文汇讲堂7


  作者:周建新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李念 刘郑宁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