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义才:大湾区四中心城市协同发展,核心引擎力威力有多大?|150期文汇讲堂11
2021-02-05 13:09:15 作者:袁义才

微信图片_20210204124807_副本.jpg

【导读】

由上海市社联、文汇报社、深圳大学联合主办的“创新、文化、开放——沪深双城互鉴共进学术研讨会暨第150期文汇讲堂”于2020年12月25日在深圳大学举办,两地12位知名学者参与。内容丰富和内涵深刻的研讨会已经整理成文汇报两个专版,主题分别为“新一轮创新”,聚焦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新一轮开放”,聚焦长三角和大湾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和协作。30日起陆续刊发。文汇讲堂频道将三节专题分成若干主题,同步和听友分享此次研讨会的内容,分别为“大湾区的科创未来”“长三角的数字突围”“认识深圳文化” “区域发展:长三角和大湾区”“沪深互鉴共进”五个主题。(具体见文末链接) 。

此组三篇稿件为“区域发展:长三角和大湾区”篇,第一篇由华东师大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曾刚谈长三角一体化的重点目标以及建议:重在联手提供高科技供给。此篇是深圳社科院国际化城市研究所所长兼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主任袁义才,分享大湾区区域发展的不同特点及建议,两位学者都在大规划前提下,给出了很好的产业集聚、一体化建议。第三篇将回到开放最前沿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十四五“规划,如何在五年内打造功能型平台。 

从这三篇演讲中,大家可以感受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协同发展前景。


袁义才演讲 (2).jpg

袁义才强调,大湾区主要靠四个中心城市发挥核心引擎作用  林佳辉摄

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和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就是不像长三角以一个上海为中心城市,大湾区合作主要在于四个中心城市。香港、澳门、深圳、广州四个中心城市以一个整体看在大湾区的首位度很高,2019年GDP总量为7.95万亿,占比为68.65%。大湾区四个中心城市要发挥核心引擎作用,不仅靠中心城市的自身发展,还要靠彼此间的协调和合作,在产业体系、科创中心、航运交通等多方面协同、融合发展,辐射带动整个大湾区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

图片 2.png

大湾区内中心城市及其他城市GDP占比图

大湾区中心城市理更好发挥核心引擎作用的主要路径

大湾区中心城市加强合作,促进协同发展,更好地发挥核心引擎作用,应该采取的主要路径主要有五个。

*协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胜出

第一,引领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可以协同打造全球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这个领域主要靠企业发挥作用,政府做配合。发挥香港科技优势,以广州、深圳为重点,联合东莞等周边城市,着力增强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配套能力,不断完善核心部件及软件的自主配套。大湾区能够发展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这一点毫无争议,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达4772亿元,广州是691亿元。大湾区城市合作基础与优势已经存在,需要合力在软件、半导体这些被卡脖子的核心技术方面加以开拓。

图片 3.png

(大湾区各城市发挥优势、合作共赢)

其次,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产业基地。最近在广深论坛里提及要建立网联汽车产业集群。从几大中心城市的工业结构来看,2019年,广州汽车产业是24.4%,深圳只有2.3%,但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专业,广州占比只有10.4%,深圳有59.8%。鉴于汽车信息化是个大趋势,可以发挥广州、深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配套、服务等优专业,与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融合互补发展,以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图片 4.png

大湾区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于2019年举办“国际汽车文化节”

再次,借助港澳在生物医药方面优势,以深圳和广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龙头,打造生物药、化学药、中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区域系统创新共同体和人才流动,助推国际科创中心

第二,推进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携手打造国际科创中心。首先,充分发挥香港和广州人才培养和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结合深圳科技产业雄厚基础,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然后,基于中心城市科技积累,以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航空和航天、工程技术等科技领域为重点,谋划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力争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特别是加快建设未来网络、南海海底科学观测网等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四个中心城市间确实颇有合作空间。

深圳科技成果转化优势明显为大家公认,以大疆科技为例,就是在香港形成科技成果,在深圳实现了转化。因此,联合建设一批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和粤港澳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示范基地。

图片 7.png

大疆科技是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

在人才方面,积极推动深港、穗港合作,大力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率先在广州、深圳建设集海外研发及孵化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与国际化学校、医院、社区于一体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营造“类海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探索建立工作在深圳居住在香港的人才双城流动模式。

*通过制度对接,机制共享,建一流国际金融枢纽

第三,构筑世界一流国际金融枢纽。以“深港通”为主要抓手,加快推动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推动深港债券通、新股通及交易所买卖基金等业务互联互通,提升内地和港澳资本市场活力和影响力。深圳科技金融有着先行一步的优势,比如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方面。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创业投资,通过香港或联合香港大力引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深入实施科技信贷,建立大湾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据与银行机构共享机制。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大力提升深圳创业投资中心的地位。

图片 8.png

“深港通”对促进大湾区金融发展而言意义非凡

制度对接也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国家的金融制度不可能全部换掉,也不可能把西方制度彻底改了,还是需要对接,先对接好香港,再对接世界金融。

*世界级机场群、国际一流港口群重构国际航运中心

第四,共建大湾区国际航运中心。首先推进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目前各大城市各自为政成份较多,改变这一局面一方面要努力提升广州、深圳机场国际航空枢纽竞争力,另一方面推进广深机场与香港、澳门在机场配套设施、机场运营管理、航空物流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要以机场为中心,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为支撑,扩大和强化湾区内中心城市运输机场的服务覆盖度和直联互通水平。其次,共建国际一流港口群。优化广州港、深圳港和香港港的港口功能,推进深度分工合作,携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努力加强深港合作,建设国际高端航运服务中心。港口增值服务空间很大,如果真做起来,可以做成全球之最。

图片 9.png

2018年的一组数据显示,香港国际机场、广州白云机场等已经达到了客运和飞机运输承载力的上限

*建发展平台,湾区内合作延伸到湾区外葡语系国家辐射

第五,高水平建设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

有些区域合作可以在一些重要平台来先行先试。

其一,强化前海深港合作引擎作用,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地位,打造深港合作2.0版本。

其二,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探索实施“境内关外”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和国际科技合作机制,深入开展科技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等体制改革,推动基础设施互联、科技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国际创新拓展、创新服务优化,打造深港跨境深度合作新平台。

其三,加快推动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粤澳葡语系国家产业园规划建设。比如,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推进珠海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建设;特别是在横琴,要最大限度发挥特殊区位和先行先试制度优势,全面加强和深化与港澳合作。积极谋划以“分线管理”政策突破为主要手段,在经济领域营造趋同港澳的投资贸易环境,在民生和社会领域与港澳便利对接,打造粤港澳三地人员在横琴混居、和谐共融的深度合作示范区,为拓展葡语系国家合作提供平台支撑。

图片 10.png

横琴位置特殊,处于“一国两制”的交汇点和“内外辐射”的结合部

发挥中心城市核心引擎作用的策略建议

怎样推动城市间的合作?从根本上说要突破行政区域经济,由顶层设计来推动。以深汕合作区为例,现在做得非常顺利,汕尾划了一块地给深圳开发,被坊间誉为深圳的10+1个区。具体说来有三方面建议。

*顶层设计优化先导民间力量

第一,优化中心城市发挥核心引擎作用的顶层设计。

先从顶层设计优化入手,首先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及相应体制机制之外,增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联席会议机制。以行政首长圆桌会议等形式组织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定期会面,共同协商探讨协同发展规划、区域合作政策、合作机制。并由有关职能部门人员和专家组成专责小组,负责各专题合作项目的研究、跟进、落实。其次,设立以智库为主导的大湾区中心城市合作发展论坛,吸纳四地各界代表和专家参与,支持工商企业界、专业服务界、学术界等社会各界深化合作交流,推进中心城市全面协同发展。打破地方智库只为地方说话的局限。

合作机制上要避免过分依赖行政和政府力量。在旧金山湾区,有个湾区委员会,会员包括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苹果公司、中国联想等知名高校、企业和学者型官员,旧金山湾区很多重要方面的发展就由他们提建议,各个城市政府都会听取他们的建议,比如快捷轨道交通系统,都是这个委员会推进和实现的。

图片 11.png

2018年11月,美国旧金山湾区委员会代表团曾到访东莞。来源:i东莞

*先试先行政策支持推动探索

第二,争取在中心城市先行先试更多大湾区建设支持政策。

先试先行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远的不说,深汕特别合作区有深圳和汕头的合作,洋山深水港有浙江和上海的合作,都是先试先行的效果。我觉得有四个方面可以先行突破。其一,争取港澳地区优惠政策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政策在逐步在四个中心城市先行先试。其二,优先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推进四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通关建设。其三,率先开放跨境互联网数据传输,减少合作的信息流动障碍。

其四,争取四个中心城市与研发相关的资金跨境流动较为自由,放宽科研资金跨境使用限制。深化广州、深圳金融领域开放,支持在创新监管服务和税收政策等多方面大胆探索,先试先行。

图片 13.png

2018年12月16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揭牌,标志深汕特别合作区迈入由广东省深圳市直接管理的全新阶段

*“2+3”自贸区联盟促全面开放

第三,建立中心城市自由贸易区联盟,全面提升开放水平。

积极探索建立“2+3”自贸区联盟。2指港澳两个自由港,3指深圳前海蛇口、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三个自贸试验片区。这样形成“2+3”自贸区联盟,共同带动建设开放型湾区,发挥大湾区内贸易区制度的叠加效应与规模效应。率先建设适合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着力推动广州、深圳自贸区联盟的制度协同,推动三个自贸试验片区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等尽可能与港澳协同。

总体而言,切实的推进可以先易后难,比如公共服务可以先做起来,深莞惠跨市公交线落实了,后面还可以推行社保、公积金等通用,广州和深圳地铁是否可以向周边城市联通?

(李念 整编)

31200639zn43.jpg

【文末链接】

汪涌豪:“去城化”下,中国迎来城市文化创新时代 | 150期文汇讲堂1

陈峰:4.8%研发费,高校增至20家,大湾区科创中心将胜出 | 150期文汇讲堂2

刘科:中国企业家是创新主体,保护知识产权是关键 | 150期文汇讲堂3

郑尊信:金融科技提升大湾区互联互通,防范跨境风险 | 150期文汇讲堂4

包亚明:长三角数字文化消费女性强劲?50+疯狂?| 150期文汇讲堂5

殷德生:上海科创中心新征程,代表国家参与全球产业竞争和规则博弈| 150期文汇讲堂6

胡野秋:从文化沙漠到文化立市,嫁接文化重塑新深圳 |150期文汇讲堂7

周建新:文化产业曾占比11%,深圳创意闯出新路 |150期文汇讲堂8

高建平:“来了就是深圳人”,以融合创新养出文化底蕴|150期文汇讲堂9

曾刚:长三角41城市Z字型发展,合力提高高科技供给| 150期文汇讲堂10


  作者:袁义才

       部分照片来自讲者PPT

  编辑:李念 刘郑宁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